目前分類:好文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ttp://www.showgood.tw/?q=node/82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直銷的一些想法(下)  
 我對直銷的一些想法(中)  
 我對直銷的一些想法(上)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wretch.cc/blog/clairehsiao/9736795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不倒的勇者」 知識+

電影片名「INVICTUS」的歷史典故19 世紀的英國詩人亨利威廉(Willaim Ernest Henley, 1849-1903),從小體弱多病,患有肺結核,其中一隻腳因重症而截肢。不屈不撓的他,從不向多舛的命運低頭,在與病魔奮力搏鬥的人生中,寫下了無數 不朽經典詩作,包括了膾炙人口的詩篇「Invictus」。

“Invictus”在拉丁文中是“unconquerable”「永不言敗、永不倒下」的意思,這首充滿鬥志的詩,撐持曼德拉渡過27年漫長的黑獄生活,也是他一生奉行的座右銘。

Out of the night that covers me,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 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i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William Ernest Henley, Invictus)

夜幕低垂將我籠罩,
兩極猶如漆黑地窖,
我感謝未知的上帝,
賦予我不敗的心靈。

即使環境險惡危急,
我不會退縮或哭嚎,
立於時機的脅迫下,
血流滿面我不屈服。

超越這般悲憤交集,
恐怖陰霾逐步逼近,
我終究會無所畏懼。

縱然通道無比險狹,
儘管嚴懲綿延不盡,
我是我命運的主宰,
我是我靈魂的統帥。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

http://f90274.pixnet.net/blog/post/28532337

 

兒子1.jpg 

「做天才或白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評斷你的人是天才或是白癡。」

第一次看這部片,是小學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那時候看懵懵懂懂,只知道主角是個跳級的天才。看到現在也是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不同的是,已經不是國小,而是大學了。
每次看到片名我都會想,為什麼自己不是天才?為什麼自己沒有那麼快的反應可以去應對所有的事情,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學習別人不會的事情。可是一看完這部片就會慶幸,自己不是個天才。
到底天才或白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學歷史越多,就會知道當個人人稱羨的天才是痛苦的,因為老天開給你一扇窗,就一定會關閉你一扇門。
達文西是天才,舉凡藝術、科學、學術都舉世無雙,但是他是個戀母癖還有同性戀的傾向;梵谷的畫在蘇富比可以拍賣數千萬,但是他在生前只是個不得志的自閉兒;希特勒有優越的軍事天才、操縱群眾心理的第一高手,但是他沒有生育能力。
所以,當個天才是不是真的那麼好?如果一定要捨棄掉一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東西,才能換取所謂的天才的能力,那有誰願意交換?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因為世界上真的沒有完美無缺的天才。

或許,這部片不是給想當天才的人看的,而是給想把自己兒女變成天才的父母看的。

兒子2.bmp 
(天才林坤中,黃坤玄)


「阿母如果出生在義大利或巴黎,人加就會說她是畢卡索了。」

林坤中(黃坤玄)在學校是一個問題學生,時常反駁課本教材,並且製作ㄧ些機關去整其他同學,導師黃老師(戈偉如)對他非常頭痛。
坤父(陳松勇)在市場賣魚喜歡賭博,坤母阿嬌(陳淑芳)是一個腦袋有點問題的人,兩人並沒有對林坤中有任何的教學或期望,就希望他簡簡單單的生活。
ㄧ天,教育部的一個評鑑考試,認定林坤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徐老師(徐樂眉)將他與另一個小女孩朱維尼(玲玲,李淑楨)約出來一起做評鑑,朱父是一法學碩士,對自己女兒有很大的期望。評鑑結束,林坤中直升高中,朱維尼直升國中。


在台灣讀了十幾年的書,也知道台灣的教育教不出天才。
天才,在台灣勢必要是天生的,是教育不能教的。就像朱父用盡心思,女兒三歲學鋼琴、四歲學小提琴,家中有八個家教,學會五國語言,結果是硬逼出來的,雖然程度比普通人高,但是也只有這樣。
反觀林坤中,天生學習意願高,不能否認他有這樣的天份,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應該是因為他的家庭教育。有人可能覺得我在說反話,其實不是。坤父對孩子的學校教育並不在乎,他不在乎自己兒子拿第一或是吊車尾,這反倒讓自己兒子可以更加自由,對於自己想要學的東西更加專研,可以知道他將鄰居家中大學生的書都讀完了,這就證明了學習必須要以自己為出發點,不是為了甚麼目的,而是真的出自真心,這才是真正造就一個天才的最快捷徑。
多研究、多思考、多提出自己的看法、多對疑問題出自己的觀點,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蛋 但也都是每個人都做不到的,為什麼?因為台灣的教育制度下逼得台灣人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師就是權威,老師就是對的,但是很多時後,老師卻是錯的最離譜的一個,可悲的是,就算知道老師是錯的,我們也不能反駁,這就是台灣教育制度下最大的一個問題癥結。
為了考試而讀書,是痛苦的;為了興趣而讀書,是開心的。興趣不一定能當飯吃,但是至少那個當下是快樂的,人一生不就只是追求這小小的幸福嗎?
十五歲之前,為了考試而讀書;十八歲之前為了成績而讀書。人就不能為了自己而讀書嗎?

後天的環境教育可以教出天才,但是那個天才,卻會被逼瘋。
天生的天才可以是天才,但是那個天才,卻是天生的瘋子。

坤母擁有絕佳的藝術天分,但是沒有人可以理解,她被當了一生的瘋子,她永遠都不能開心的做自己的事情,永遠不能留下任何話做證明自己。
這樣算甚麼天才?
不過是社會制度下的另一個可憐蟲而已。

兒子3.jpg 
(越來越有味道的戈偉如)


「有人讀書,越多就越會;有人讀書,越多就越菜。」

林坤中在高中打敗了原先的數學大王,後又與周大剛成了忘年之交,在學校生活一帆風順。
反觀朱維尼因為父母的關係不停補習,身體跟精神都開始承受不了壓力,逐漸崩潰。
另一方面,一個校園戀愛正悄悄展開。
徐老師的男朋友劉先生(倪齊民)在玩股票,無意中被他發現林坤中的天份,決定合記者蓮玉瑛(李黛玲)一起炒起他的知名度,成為股市名嘴。


有時候看電視,會看到ㄧ些廣告都在說小孩的腦袋成長不能等,要用他們教材才會怎樣怎樣......,或是聽ㄧ些知名人士說他們用甚麼方式來教育小孩,送補習班、聽音樂、學樂器、電腦、外語......,在我看來,只能搖搖頭為他們的下一代嘆息。
我不是說多學一點東西對小孩不好,但是這都要依照小孩的興趣、能力、天份、年齡去做調適,不是今天有個狗屁專家學者說怎樣比較好就全都這樣做,說那樣不好就甚麼都不做,甚麼時候就要做甚麼樣的事情,這才是真正對小孩好的。
小時後與同年齡小孩一起玩,這對他未來人際發展有一定的幫助,與同儕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競爭可以增加他的未來的抗壓能力,與大人的相處可以增加他的成熟度,該要慢慢來的就不要揠苗助長,每個人都懂得道理,卻沒有半個人做得到。
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家長都希望自己兒女成龍成鳳,但是怎樣才叫人中龍鳳?還不是單純的依造自己所想的方式去調教,但是那是不是真正對你兒女好的?
今天風行音樂,就一窩蜂的去學音樂;瘋文學,就逼他們去學作文;瘋藝術,就逼他們去學畫畫;瘋學校,就教他們要補習考上好學校。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再好,也不過就只是個普通人,沒錯,你沒看錯,你處心積慮教出來的孩子,只是個普通人,並不起其他人厲害多少。
諷刺的是,一堆家長還開心的說自己小孩有多了不起。了不起個屁阿!不過是你 手中的魁儡娃娃而已,不懂自己的思想、不懂思考、不懂應對、無法承擔責任、不敢做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樣的人很可悲,更可悲的是他們還自以為自己很厲害。
這是他們的錯?是家長的錯。

兒子4.jpg 
(另一個天才,現在是人妻的阿珍李淑楨)


「我的靈感來自於天上的雲,雲聚在一起的時候表示要漲,雲散的時候表示要跌了。」

林坤中被炒成大紅人,開始每天都在電視、廣播上面出現,慢慢的離開學校。坤父則在劉先生的誘惑下,天天跑賭場,欠下一大筆債務。
一個早上,林坤中買米的途中被三個股票輸慘的女人(其中一個是素珠)綁架,這事變成社會重大新聞,蓮玉瑛開始追跑獨家,徐老師開始覺得自己做錯了,只剩下坤母冷靜的道破。
隔天,林坤中回家,他用電燈將自己電成白癡,回到了國小ㄧ年級上課。精神病院中,剩下他跟朱維尼一起唱著歌。


小時後看這部片看不太懂,長大後再看就覺得很震驚。
很多人都說朱維尼發瘋了,但是在我看來,他其實跟林坤中一樣,都是裝的。為了躲開「天才」這個頭銜,一個選擇奘傻,一個選擇裝瘋。
天才,就像是這部片中那首英文歌一樣,是個被拖到市場準備要賣的多那小牛,就算再可憐,再悲慘,只要價錢好還有一點利用價值,就是要殺。反倒不如沒甚麼利用價值的鳥,但是卻自由自在。

整部片中最有趣的角色其實是坤母,時而發癲有時又能吐出ㄧ些令人發人省思的話語,就像ㄧ些戲劇一樣,整部戲中的智者其實都是小丑,在裝瘋賣傻的同時卻又深明事理,說他們瘋,不如說是他們自己裝瘋。
誰才是真正的智者?誰也不知道。

是不是天才,對我來說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覺得自己是天才,還是白癡。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會問問題嗎?

大師教你如何問問題

如何問問題2005.04.25課程用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469

 

親愛的M,

你父親希望你來找我聊聊,對你在未來的工作選擇上做些指導。這個 任務讓我有點惶恐,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道路與選擇都是不同的,沒有 誰能替誰做決定。或許,我就簡單的說說自己,以及談談做決定的時 候,應該掌握哪些原則吧。

1994年的時候,我還是大學三年級學生。在考大學時只知道選擇跟「 電子」與「機械」有關的科系,不小心考上電機系。除了發現原來電 子跟機械根本是兩種不同學問外,還拋棄學業把時間花在鑽研電腦, 三年後卻告訴自己「我不要當工程師」,並幻想當廣告影片導演。

這真是一個糊塗年輕人對於自己未來的胡亂決定。然而,儘管還是不 知道未來在哪,大學三年級時我對人生路途的感覺突然變得清晰起來 。當時我在一個本子上寫下幾個對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在我沒有意 識到的情況下,完全出現在後來12年的工作生涯中:

- 我要當先知,要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要把所看到的告訴世人。

- 我要過著到處演講與寫作的生活,那樣的生活一定很棒。

- 我不會很有錢,但是會一直有人出錢給我玩最新的科技。

- 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當領導者,但很適合當領導者的左右手或幕僚。

- 我要當技術人員與行銷人員之間的橋梁,因為我兩者皆懂。

在後來的工作中我一直都能走在時代的尖端,從網際網路到3G一直到 Web 2.0 ,我在從事這些創新領域的工作時,基本上都還沒什麼人做 。我也很滿意自己經常有機會去演講,每周都有一篇文章發表並堅持 10多年。曾經有讀者來信說,我的文章啟蒙並影響了一代人。

你能如此清晰的寫下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想像嗎?要能清楚說 明你「是」什麼,如果沒法說清,那至少要能說明你「不是」什麼, 這或許容易得多。不,不要一下子就跳到說自己想做什麼或不想做甚 麼工作。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是什麼,而非「工作」是什麼。

在你真正弄清楚你自己內心深處的意思之前,你腦袋裡的聲音很多是 家長以及社會給你的聲音,那些聲音並不是真正的你。我常看到很多 孩子屈從父母的安排選擇了自己不喜歡念的學校或科系,而選擇的理 由不外乎那些熱門科系將來容易賺錢有成就。

而實際的情況是,你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有成就。這一點,絕大 部分的人都沒弄明白。這裡的喜歡,是必須喜歡到狂熱的程度才行。 如果只是偶一為之,「好像還蠻有興趣的」,恐怕是不夠的。例如, 我在自己的網站上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兩句話:

- 我要不斷的寫,直到我寫不動為止;寫作是我的終生事業。

- 當我站上演講台的時候,我是無敵的。

「了解你自己」,這句古希臘的哲人所說的話,正是你在做任何選擇 的唯一關鍵。一個不瞭解自己的人,做不出正確的選擇。你一定要發 掘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出那個能讓你小宇宙完全爆發的事情出來。你 喜歡,你就做得好,你做得好,你就容易有成就。

辦公室裡有同事喜歡唱歌,曾參加過全國歌唱比賽並在地區拿到排名 。我問他,你來上班幹甚麼?怎不去當歌手?是什麼事把你困住了? 他說了很多理由,說要進演藝圈有種種困難。然而,他最終告訴我他 弄明白了,他其實沒那麼愛。如果真的熱愛,那些困難全部不成理由。

真正熱愛唱歌的人,我想你看過的。Michael Jackson ,一個站上舞 台就呈現無敵狀態的人,演藝事業是他的生命,是他的終生事業。哦 我忘了,他不是你們這個年代的人熟悉的偶像。不過無妨,我會建議 你去看最近一部有關他的電影,「This is it. 」。

大部分的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因為看到MJ對演藝事業的堅持 而肅然起敬。然而,大部分人認為那是「他」(一個巨星)而不是「 我」。然而這絕對是錯誤的。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事,在這 些事情上面都能成為巨星,關鍵是找到自己的天命了沒。

台北淡水有個賣鹽水雞的小攤販,顧客總是大排長龍。老闆每次把鹽 水雞跟調料混合放在鐵盒子後,就兩手抓著盒子使勁搖晃,務求充分 混合調料。我曾看他搖那個盒子看到傻了,態度無比慎重,運用全身 力氣,恭敬交付顧客。。。那是他全力以赴的一包鹽水雞。

大排長龍的顧客說明了人們多麼喜愛他的全力以赴,在那個小攤子上 這個老闆是無敵的。這種在各個角落裡發光發熱的人很多,不論事情 大小。大陸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在成名前曾經經歷過台下只有幾個聽 眾的表演。是什麼事情讓他能耐得住這種寂寞?除了熱情,沒有別的。

在社會上,有名以及有錢都被認為是一種成就。這當然是好事,但是 這兩件事情被認知的次序有點顛倒。實際情況是,名與利都是你把自 己熱愛的事情做好了之後的副產品,因此,有錢與有名乃是不可避免 的,他們是結果,不是目的。

尋找自己,是一個終生的課題。那是老天爺給你的天命,你必須傾聽 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找出答案。你拒絕一個工作機會的原因,只能是 一個:「那不是我」;而你接受一個工作也同樣的只能有一個原因: 「那是我」。其他的事情,都是很次要的考量了。

你能試著按照我前面舉的例子,寫下一些對你自己的看法嗎?例如: 什麼是你的終生事業,你在做什麼的時候會像上癮一樣不可自拔,進 入無敵狀態(哈哈,這可不是網路遊戲),你想成為什麼人,而你覺 得那樣子一定很棒。希望做這些練習,對你做決定的時候有幫助。 (文:黃紹麟)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楊蕙如現象背後的社會價值


『當信任瓦解,社會也就崩潰』 

楊蕙如幾年前與信用卡公司鬥智大勝,獲得社會某些人士的稱許,各媒體也封她為「卡神」。
楊蕙如最近開了一家網路顧問公司,並頻頻上媒體打知名度。
筆者認為,一個是非不分、道德低落的社會,才會把類似楊蕙如的行為,視為英雄之舉。

在美國,你去商店買東西,事後不論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貨還錢。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灣人和更多的大陸人)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就去「買」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後,再去退錢。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康的事:買貴了,可退差價。
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顏色較齊全的時候,把貨品買回來,等到大減價的時候,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
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洋洋得意,還到處宣揚自己的聰明,甚至納悶為何眾多的別人那麼「愚蠢」 ,不會利用這個「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把挑撥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價值錯亂了。

從卡神,筆者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許多股友在討論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強調的:他非常重視一家公司CEO的誠信,不夠正派的公司他絕不考慮。

今天你會鑽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權了,就會去修改法律,讓自己的違法變合法。這幾年來,我們看了太多這種例子了。

一個像楊蕙如這種心態的人,在記者會上還以稱讚現任雇主的方式,貶損曾拒絕錄用她的人,就不會讓人太奇怪了。

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用,因為 是借來的,請儘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店員一聲不吭,錢全數奉還。親戚得意地對我說: 「美國的商店,30天內都可憑發票退貨,所以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這麼大,他 們竟然都不知道!」

隔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車,所以 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 掉,不就解決了?」

幾天後,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 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京,沒停車 位卻買車,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

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

也因此,他們可以容忍政客做錯事,卻不容許政客說謊。台灣呢?我們則是「假到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虛虛實實,整個社會是在「懷疑」的基礎上運作。但即使已是防弊重於興利,結果還是「敢的拿去」。

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神」那一邊。「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想法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行為又可擴及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

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確認乘客有 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這是我們的習慣想法,總是想 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 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義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到時候罰款 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 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
「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5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 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 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一位台積電副理告 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周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 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您了解了這道理。

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記得﹕
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
堅持才能天長地久。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看完後您作何感想?我們就從自己開始推廣信任的信念吧!


轉自YAHOO家族信
出處:【電腦知識基地】http://tw..club.yahoo.com/clubs/fromworldhackerleagueTommy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潘健成成長紀實影片第一集:拚博

潘健成成長紀實影片第二集:拚博

潘健成成長紀實影片第三集:拚博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依旻成長紀實影片第一集:淬鍊

謝依旻成長紀實影片第二集:淬鍊


謝依旻成長紀實影片第三集:淬鍊

謝依旻成長紀實影片第四集:淬鍊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建民成長紀實(上集)─踏實苦練,從竹竿投手蛻變為王牌速球王。


王建民成長紀實(中集)─在挫敗中逆境成長,勇闖大聯盟


王建民成長紀實(下集)─最有紀律的王牌投手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改10年


教改10年-- 加強討論版

這一集很不一樣,是跟天下雜誌合作共同完成這1個小時的節目,這1期的天下雜誌,推出的是教育特刊,那麼我本身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企劃,就是呢,10年前,也是在這個時候。那個時候台灣的教改議題風起雲湧,天下雜誌就策劃了一個專題,拍攝教改專題紀錄片,那時候他們採訪了一些小朋友,談到他們當時求學的狀況,也談到未來,談他們的理想抱負。

10年過去,現在呢,天下雜誌又花了一番功夫,把這5個小朋友一個一個找出來,看看他們現在都在作什麼,最主要當然他們都長大了,各自也有不一樣的人生,而中間這10年,其實他們的教育經歷,對他們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們看到有人是一步一步的還繼續在實踐夢想,而有人當然也懊惱說,過去10年沒有好好認真唸書,接下來教改10年的專題,其實我們不是要來談談,這10年教改到底有沒有成功?其實我們只是要忠實地呈現,這10年對孩子們身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彰化原斗國中3年級張明豪:「未來希望做畫家,因為興趣…。」

台北福和國中2年級賴茹君:「未來想當記者或導遊,也可能是…。」

台北中正國中2年級張瑜珊:「我想當醫生,因為小時候常生病…。」

彰化原斗國中2年級莊雅竹:「我想當藝人,演戲或唱歌…。」

花蓮太巴塱國小6年級林宏明:「我的名字是林宏明,我長大以後想當棒球國手…。」

10年後這5個孩子已經長大,帶您看這10年的變化,特別是教育對他們生命的影響。

10年前,天下雜誌製作教育改革專輯時,小朋友也像現在一樣熱衷棒球,當時的偶像是陳義信。希望像陳義信一樣,成為知名職棒選手,花蓮太巴塱國小棒球隊的小朋友們願意接受嚴格訓練。

其實能加入棒球隊就夠神氣了,光是下課後練習時,其他同學們羨慕的眼神,讓球場上的小選手們,更顯得意氣風發。林宏明(1996):「我的名字叫林宏明,我長大想當一個棒球國手,我爸爸也很支持我,可是我媽媽一直在叮嚀我,想當一個棒球選手,也要把功課念好。」

10年後的林宏明,這天重新拿出當年天下拍的錄影帶,自己幾乎忘記當時說過的話,也讓太太看看小時候的他。

12歲的阿美族小投手,林宏明也在今年決定,選擇一條高風險的人生道路。林宏明:「我從小學一年級就喜歡上棒球…。」

太太看得津津有味,但長大後的林宏明,倒是一臉嚴肅,甚至有點不自在。林宏明:「這是誰啊?」

當年號稱最喜歡棒球的林宏明,後來並沒有繼續打棒球,現在在林口一家染整廠作領班,23歲的他,已經有2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3歲。林宏明:「小時候被訪問的時候喔,說那個是夢想嘛,還小嘛,說夢想,是夢,長大以後不曉得了。」

其 實過去10年,他勉強國中畢業,之後唸美容美髮科,才3個月就休學上台北,好一段時間,到處打零工,直到這幾年當完兵,找到染整廠工作,生活才漸漸穩定。 林宏明:「我打球算是打到國二啦,國二那個時候還蠻正常的,國三的時候經常蹺課,就是上一天休息一天,上一天休息一天,然後被教練踢出球隊,那時候愛玩, 那時候就開始叛逆起來,那時候對棒球的心已經不見了,已經沒有了。」

林 宏明(1996):「古人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告訴我們,用一分力氣就有一分收穫,用十分力氣就有十分收穫。」當年小學六年級的林宏明,像個懂 事的孩子,即使部落裡並不是很適合讀書的環境,他被家裡賦予比較大的期望,穩重的他,當年面對媒體採訪時,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未來的目標。

林宏明(1996):「想跟王光輝、陳義信他們一樣,有很多球迷喜歡,也很受人家的歡迎,錢也很好賺。」

林宏明:「做每件事情也是要靠那個心啦!人長大以後,心會不一樣,那時候愛玩,很喜歡玩,棒球也慢慢就忘掉了。那時候開始在蹺課時,就已經不想再打棒球,沒有那個心了,所以被踢出球隊的時候,反而我有點高興呢!」

回憶國三開始蹺課,在家裡睡覺混日子,到後來經歷結婚生子和當兵,林宏明說現在他總算有穩定的工作,和賴以謀生一技之長。林宏明:「這組是燒花的,棉絮比較多,棉絮,這組本來是平的,白色這部分是燒的。」

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林宏明覺得滿意,除了還是會收看王建民的球賽轉播之外,他已經不會特別留戀小時候的投手生涯,當初跟他一起練球的同學,也有現在誠泰投手張賢智,只能說每個人際遇不同,倒是10年前,教練的訓話內容,一點也沒錯。

太巴塱棒球教練(1996):「如果用玩的心態這樣在球場練球,永遠都不會怎樣,不會進步對不對,對,一個人成功不只是小學,憑一點點技術,以後我就是職棒選手,甚至變成國手,不是呢,以後你要經歷過很多的過程,像國中還有高中,甚至以後進入社會。」

太巴塱棒球隊小朋友(1996):「打棒球可以讓我們覺得很高興,打棒球給我們像陳義信那麼出名,打棒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打棒球很好玩,打棒球喔,可以強身啊,讓肌肉福氣啦…。」

那 段無憂無慮,只有夢想的時光已經過去,眼前林宏明有未來的日子要過。記者:「現在的夢是什麼?」林宏明:「好好賺錢,好好賺錢就好,我不會去想什麼夢,就 好好賺錢,把小孩子養大,生活過好一點,把他們供養到不要像我以前那樣就好。」記者:「你以前哪樣?覺得以前不好嗎?」林宏明:「翹課,愛翹課,所以要小 孩要讀書喔,嗯,要讀書!」

莊雅竹(1996):「我希望我未來當一個藝人。」記者:「什麼樣的藝人?」莊雅竹:「演戲的吧,或者是唱歌。」記者:「你很喜歡這方面?」莊雅竹:「對,因為當他們在舞台上,受觀眾的敬愛喜歡啊,這樣子讓自己感覺很快樂。」

那時候的莊雅竹,算是彰化鄉下孩子,國中二年級的偶像是孫淑媚。莊雅竹:「可能小時候會覺得說,當藝人很光鮮亮麗吧!好像覺得不錯,可是現在完全不這麼覺得,現在覺得平凡是最重要的。」

10 年後的莊雅竹,正在台北科技大學唸研究所,老早就放棄作藝人的念頭,現在念的是建築。莊雅竹:「我小時候就一直覺得,好像都沒有見過什麼世面,不知道外面 是什麼,好像一直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面,最會一心一意地想說上大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嗯,好吧,現在還是苦一點,國中就覺得最後還是要念大學,對,一定 要念,人生一定要念大學。」

對鄉下地方的孩子來說,升學是走出井底世界唯一的窗口,十年前莊雅竹,接受天下雜誌的訪問,的確是這麼認為。

彰化原斗國中二年級莊雅竹(1996):「社會非常現實,如果我們學歷不高的話,可能就找不到工作,因為現在大學生也是滿多的,如果你只到高中或者是國中,薪水也是差不多,我們應該讀高一點,薪水才會更加多。」

莊雅竹:「我記得小時候老師有講過,一運…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我就覺得如果我要跳脫現在這種不好的生活,我可能只能透過積陰德跟讀書,我就覺得,好吧那唯一的選擇就是這樣,就往上一直唸。」

國中的莊雅竹,在父母的期待下,每學期繳2萬元補習費,展開無止盡的課後補習生活,晚上也經常熬夜唸書,這是許多台灣國中生共同的寫照。

莊雅竹(1996):「就是很痛苦。」記者:「那你還讀那麼多?」莊雅竹(1996):「因為不讀會跟不上啊!」

其實她個性活潑愛耍寶,國中繁重的課業,多少限制了她愛玩的心。莊雅竹(1996):「我不要殺生,你把它插進去,黏了就死了。」

莊雅竹:「我覺得國中很痛苦,我現在每次想到都是,隔著玻璃窗,然後看著夕陽那麼大,可是我還要在這裡上第8節,肚子又很餓,有時候同學幫我們買包子,買完一吃就很想睡,又要上課就覺得很煩,下完課,衝出去吃個麵,又要補習,覺得人生好痛苦啊!」

國中名次比國小落後許多,只好拼命補習唸書拼命追,好不容易考上了還不錯彰師附中,她卻又發現同學們更厲害,這回她更跟不上了。莊雅竹:「每次都倒數五名,1年級的時候,不過那種生活也滿快樂的,因為進步空間很大,同學也不會把我視為敵人,反正你永遠在後面。」

總算獲得的快樂,讓她在高二選擇高職制度,走入技職體系,沒想到反而有機會考上科技大學研究所。莊雅竹:「上學期我到台科去上課,遇到一個高中同學,她說你來台北幹嘛?我說我念碩士,他倒退三步說,你成績那麼爛,還來念研究所,我說別這樣啦!」

對她來說,這段路的波折,以及教改後新制度的開放,提供給她多元的選擇,和人生新的出路。莊媽媽:「希望她10年以後能夠成為一個博士,能讀到博士,還有事業有成,婚姻美滿。」

當 年曾經花大錢讓她補習的莊爸爸,總算也覺得這筆錢沒有白花。莊爸爸:「在鄉下這邊很多傳言,沒有去補習,老師在學校上沒有教,有去他班上補習,他考試的話 每個人都成績很好,沒有去補的成績不好,差別在哪裡我們沒有去探討到,但是最終就是,你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啦!」

10年前的莊雅竹曾經很辛苦地只為了獲得一張獎狀,很努力地希望讓鄉下長大的自己也有出人頭地,改善生活的機會。

這10年過去,莊雅竹從技職體系繞了一圈之後,反而渴望學習,在感興趣的建築科系上,能夠開心學習。

10年前的這天,也坐在大廳拍手的張明豪,同樣是鄉下孩子,相較之下野心不大,只求平平順順唸畢業,希望未來有穩定的生活。張明豪(1996):「我們家從很久以前都是種田,就沒有人有比較高學歷的,就沒有高階層的,所以我父親希望我做一個公職人員。」

他從小就聽話,知道家裡的期待,儘管和內心自己的願望不一樣。張明豪(1996):「我未來希望作畫家。」記者:「為什麼?」張明豪(1996):「興趣。」

張明豪(1996):「老師好像不希望我花那麼多時間在畫圖,多下一點時間在課業上這樣。」

張明豪:「我本來是想選繪畫,就是美工科,也是廣告美工設計之類的,後來是我姐是念那個,現在她那時候已經2年級3年級,她跟我說不要念那個不好,因為男生來說,以後出路很少,結果她幫我選機械科。」

長大了的張明豪,選擇的果然還是家人安排的路。國中畢業後他進入中州技術學院機械科,也一路從五專二技讀到碩士,他說自己是漸漸喜歡上機械的。張明豪:「那時候是五專分發嘛!到台中那邊分發,我志願卡其實是我姐幫我填的,我連看都沒看。」

張明豪:「如果沒有學歷,也許一輩子都找不到工作,因為現在競爭越來越強。我覺得那時候是很茫然,不會去說對未來會有什麼憧憬什麼的,走一步算一步,我今天上課,上課就這樣,也不會想說未來我會怎樣怎樣,那時候不會有很強烈那種想法,是現在才會慢慢才會有。」

10 年來張明豪一樣幫家裡的忙,他的個性也一樣隨遇而安,即使機械研究所畢業了,10月底剛退伍,2個禮拜之後就結婚,工作還在找,問他為什麼這麼年輕結婚? 他說沒什麼,就是想先成家再立業,不想北上大都市,喜歡留在彰化,他說20歲以前陪家人,20歲以後希望多陪太太,過去10年讀到研究所的教育,對張明豪 來說,雖然沒有熱情,但期待帶給他平穩的生活。

◎畫面提供:天下雜誌

福和國中實驗班(1996):「起立,三下喔,坐下,好,在開始先問你們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在這個禮拜之內,除了教科書之外,還有看其他課外書的舉手?除了教科書外有看其他書的舉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好,十個。」

10年前這是一個有創意的教改實驗,台北縣教育局和民間教改團體,共同選定福和國中,開辦的現代教育實驗班,強調小班制、不體罰,不密集考試,開放自主的授課空間,採取突破傳統的學習模式。

福和國中實驗班(1996):「聽好,我們必須在9點45分之前回到這個地方,然後一二三四五,5組上台報告,介紹一下你們這組公認的3本好書。」

他們立刻行動到圖書館找資料,在10年前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其他國中班級很不一樣,賴茹君是20多名學生中的一個,當時她代表全組上台報告。

賴茹君(1996):「台灣是你生長的地方,所以你應該有義務,還有有必要去了解它,這裡介紹了台灣的歷史,也介紹了台灣的一切,把台灣很多很多的歷史背景,還有一些有名的山啊什麼,都介紹得非常詳細,很多關於我們台灣的一切,這本書都規劃得非常好。」

賴茹君(1996):「這5本書是我們認為非常好的書,是我們這組選出來,介紹給大家的…。」

賴 茹君活潑大方,10年前她清楚知道自己,什麼要上這個特殊的班級。賴茹君(1996):「現代教育實驗班,就是說盡量不要讓國中生感到那麼大的壓力,不要 讓那些考試來影響國中生,讓國中生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人只有一次嘛!對不對,童年也只有一次,父母看了以後就覺得,那是第一次辦,應該設備什麼都會 不錯,老師也會選不錯的老師。」

那時候的她充滿自信,相信這個教育實驗,在她身上會成功。賴茹君:「我記得那個梯型的桌子,那是讓很多別班同學羨慕的,那個梯形的桌子讓我印象很深刻,還有我記得,那麼大的教室,但卻那麼少的學生。」

當初那個大教室的實驗,其實只辦了2年,因為注重快樂學習,不強調升學導向,在家長老師們的質疑下,就在賴茹君升國三那年,實驗班決定暫停,卡在新舊制度中的賴茹君,必須用國三1年追趕3年功課。

賴茹君:「如果真的要說,是誰讓我們失去競爭力的話,那我覺得是自己,就是我們太沈浸在快樂的環境裡面。」

國 中畢業後,賴茹君先是考上高職廣告科,因為對美術沒有概念,休學再重考高職,今年剛從景文技術學院餐飲管理科畢業,晚上打工,白天則正在找工作等消息。賴 茹君:「如果是回到國二那年的話,我會真的很希望我多用功一點點,我不是說我很否認我讀的高職,但是如果說,我回到那時候的話,我會覺得再多讀一點點,再 多用功一點點,得到的就會是現在,我不敢說是2倍,但是也會多一點。」

賴茹君:「我很開心有這樣的童年,這樣的學生生活,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告訴別人,你可以多聽聽長輩的意見,你可以多接受別人給你的方向。」

回憶往事,她覺得或許當年,一心嚮往的快樂國中生活,太沒有壓力了吧!賴茹君:「在壓力背後成長的是,別人看見無限美好的未來,是別人羨慕的眼光,但是在我們自由自在生活背後,我們得到的是經驗,可是我們卻失去了一些可以炫燿的才能。」

畢 業找工作期間,最近她暫時在台北郵政處理中心打工,個性開朗樂觀的賴茹君說,雖然當初教育單位只做了2年實驗,甚至被他們被視為教改白老鼠,但她說當年班 上還是有人考上北一女,每個人後來的發展,不完全是實驗班的問題。賴茹君:「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我當初多聽一點點媽媽的話,多聽一點點老師的話,真的讀 書對你是好的,真的考上好的學校,你會學到比較多的東西,真的,一個什麼的文憑,對你是有幫助的,可是你沒有長大,你不會知道這些都是真的。」

賴茹君(1996):「我想有可能作記者吧!或者是導遊,再不然就是廣播記者啊這些,因為我很喜歡講話,很喜歡講話,就會喜歡那種比較大眾化的,導遊啊,又愛玩,愛玩又愛講話,所以就導遊,再不然就記者,或者是當廣播那些,這些都是我的夢。」

10年過去了,她還是個話匣子一開停不下來的女孩,有些體會,有些懊悔,像過去一樣,她還是願意大方分享自己的經驗。

老師社會課:「如果國民黨的得票率只有50%,他只有40個名額,這個不分區代表,不是直接去選的。」

10年前唸台北市中正國中的張瑜珊,就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總是睜著大眼睛認真聽課,有時也戴上近視眼鏡。她唸的學校是公認的注重升學的國中,這時候的她,在意分數,擔心自己考不上北一女。

不只是分數,因為從國小作科展拿過好名次,她喜歡科學實驗,想要繼續做科展,因為她總要求自己得事事完美,即使唸了國中,還是利用午休時間做實驗。

傍晚張瑜珊搭公車回家,她家很遠,住新店,卻在台北中正區唸書,而每天清晨6點,則由媽媽開車送她上學。

她 來自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爸爸是會計師,母親是資深公務員,在行政院上班,強調開明輔導的教育方式,不過張瑜珊承認,自己的國中生活充滿壓力。張瑜珊: 「我覺得我是真的很有壓力的人,像包括父母的壓力吧,雖然他們說是自由的,但是我還是雖然,我還是會自己這樣認為,還是父母的壓力吧,還有老師同學,還有 包括自己的壓力,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有時候會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

她說從小大家都說她是好學生,使她有持續做好學生的壓力,她必須盡力,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張 媽媽:「升學壓力帶來的負擔相當重,張瑜珊這個班級,可能不要說他們怎麼組合出來的,孩子競爭成績上非常激烈,他們的分數都是在平均98、97甚至96點 多,他們班上大概是如果平均90分的話,大概要排到二十幾名了。但是我覺得現在這種情況有點變形了,變形,像我覺得這個孩子,像他考試幾乎都要拿滿分,才 是自己最高興的境界。」

10年前接受訪問的張媽媽,其實很擔心女兒要求完美的性格,即使女兒優秀,家長也刻意栽培,但不贊成補習,去佔據孩子更多時間。

張爸爸:「我感覺說,好學生裡面大部分幾乎都是這樣,上課時很專心聽老師講,回家的時候他已經懂8成9成,他花很少時間就能夠了解。」

沒補習,自己肯用功,張瑜珊承接父母和外界的期待,當年的她壓力大到幾乎沒時間思考,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張瑜珊:「未來,未來,像現在功課壓力那麼多,未來,有時候是偶爾在功課壓力之外去幻想一下,未來我覺得可能是想朝自己的興趣發展,可能是朝…,我想當醫生。」

10年之後再找到她,她沒有當醫生,當時果然不意外地考上北一女,3年之後唸了台大資工系,大二轉唸美國伊利諾大學,後來唸到史丹福大學雙碩士,目前人還在美國。張瑜珊:「現在已經7點半,晚上7點半了。」記者:「是在你的房間嗎?」張瑜珊:「對啊,房間。」

透 過視訊對話,張瑜珊迫不及待,隔空向父母親報告這幾天的行程。張瑜珊:「這個禮拜五甲骨文的FINAL,下禮拜一E-BAY的FINAL,之後感恩節完的 禮拜天飛去西雅圖,微軟的FINAL RUNDOWN,之後GOOGLE給我2個,1個是TECHONOLOGY MANEGER…。」

當初想當醫生的小女孩,成為美國知名企業積極網羅的對象,這也是過去10年壓力所累積出的成績。張媽媽:「你最近好像胖了一點?」張瑜珊:「哪有人家都說我變瘦耶,這樣比較好看,這鏡頭有放大,我上禮拜參加朋友的婚禮,大家都說你怎麼瘦那麼多。」

這10年來將女兒栽培到史丹佛雙碩士的父母,其實這個時候,在乎的反而不是這些成就了。

張 瑜珊父母:「只要身體健康,因為所有的技術謀生能力,他都應該有具備,我們再來就是,女孩子,人生總是要圓滿,我說人生總是要圓滿,總是要成家嘛!所以找 一個對象結婚,這是我最大的希望,貢獻所學啦!她將來如果真的成家的話,我想他也不會放棄她自己那麼辛苦學來的東西,一定會兼顧的,我是要說服她,雙方面 都要兼顧,尤其媽媽這個角色,作妻子這個角色我覺得更重要。」

當初擔心女兒追求完美,太專注課業,現在擔心結婚對象,十年來父母的操心沒停過。而張瑜珊一路從壓力中,走著大家預期的路,正準備迎接人生中未來的挑戰。

張瑜珊:「以前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怎樣,一路走過來也會不斷的認識不同的人,你就有 不同的想法,我覺得現階段的想法,就是我想要做一些自己有熱情的事情,我覺得一路走來,自己還算蠻認真的一個女生。」

莊 雅竹、張明豪、張瑜珊、林宏明、賴茹君。當年在鄉下一心力爭上游的莊雅竹,正在台北唸研究所;重視家人意見超過個人興趣的的張明豪,在尋找穩定生活;高度 競爭下求學的張瑜珊,正要進入職場學習新的功課;曾經夢想做職業國手的林宏明,則為一家四口認真打拼;當初在制度實驗中成長的賴茹君,仍然樂觀開朗找尋合 適的工作。5個人物,5段故事,10年教育,真真切切影響一個個年輕的生命。

好, 我們看到這幾個生命的故事,那麼其中呢,最後這個張瑜珊,或許大家會覺得她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不過她的確也是在壓力之下當中成長,那麼這樣對一個小孩子是 不是就是好的呢?父母親其實一整個過程也都覺得很擔心,那麼張瑜珊後來從史丹佛畢業,她也告訴採訪小組,她說在美國唸書的時候,覺得在台灣受到的教育訓練 其實是滿札實的,特別數理方面比較強,但是到了美國說是在表達想法上覺得比較不如美國的學生,而這就牽涉到的一個,如果我們要談教育的話,到底需要的是什 麼樣子的教育,台灣的孩子需要什麼樣子的教育內容,需要什麼樣子的關鍵能力呢?

在剛才我們看到的內容,包括10年前曾經做過的訪問,10年之後再來看看這幾個小孩子的變化,結果你會發現,無論如何教育非常重要,那麼天下雜誌這次的企劃,除了是看到孩子們教育的重要性之外呢,也提到了教育的內容,應該是如何,台灣的孩子應該具備哪些關鍵的能力?

是我們應該要教給他們,那麼在1998年,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裡面,曾經提到學習的四大支柱,那裡面提到應該要學的是知的能力、學習做的能力,還有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還有學習自我實現,台灣的教育教了這些東西嗎?

文字出處

http://blog.xuite.net/fish7031/gft/9197303?st=c&re=list&p=1&w=36313

感想
我在網上也看了很多人的評論跟心得,有人會覺得看完後感覺"萬般皆下品,為有讀書高",一開始看完後可能會給你這樣的感覺,但是經過一番思考後就會覺得其實不然,影片中一個人成功於否在於他的專注力、執行力、對事情堅持的程度和你面對事情的態度而定,像是林宏明小時候的夢想是要當棒球國手,但是等他長大後就失去了那個心,就像賴茹君說的:「如果真的要說,是誰讓我們失去競爭力的話,那我覺得是自己,就是我們太沈浸在快樂的環境裡面。」,快樂的環境下我們得到什麼,壓力的環境下我們又得到什麼?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這值得我們深思。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出處
http://mmdays.com/2008/06/22/simplicity/

将文章转换为简体

Posted by Mr. Saturday

anxiety attack cartoons, anxiety attack cartoon, anxiety attack picture, anxiety attack pictures, anxiety attack image, anxiety attack images, anxiety attack illustration, anxiety attack illustrations 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一樣的感覺,這個世界被搞得太複雜了,以致於我們是被科技和無限量的資訊推著走,人們的時間隨著科技的進步居然是越來越少,越來越沒 有辦法享受有品質的人生,我們每天 焦慮地吸收資訊,閱讀書報以及網路新聞,深怕自己成為資訊時代的局外人,可是到頭來卻發現:在我們自己真正把這些資訊組織起來之前,我們又得趕快去吸收剛 剛湧進來的新聞和知識了,雖說書到用 時方恨少,書讀得多了,毫無疑問知識會有所增長,但是在這一個書永遠讀不完的時代,化繁為簡的功夫,卻是很多人忽略的地方。有的時候,簡化和過濾你手邊的 資訊,會讓你更能掌握重點,也能讓這些資訊發揮更大的效益,不僅讀書如此,世界上其他許多領域也是有相同的概念。正好最近我又受到了幾本好書的啟發,因此 寫下了這篇文章,除了簡單談談一些四處可見的化繁為簡的案例,也同時作為自己的一個反思。

http://www.stanford.edu/group/SBSE/cgi-bin/home/images/stories/sbse_photos/sponsors_2008/1_google_logo.jpg首 先在軟體產業上面,以網路時代最成功的 Google 為例:我們發現 Google 的首頁設計永遠都是那麼乾淨,除了一個明顯的搜尋框在中間,加上周邊的一些功能,其實整個首頁有一大部分都是空白的,十年如一日,Google 幾乎沒有動過他們的首頁。對於使用者來說,這就是一種簡單,只要打上關鍵字和按下搜尋按鈕,Google 就給你全世界的資訊,幾乎不用使用者去傷腦筋該怎麼使用這個介面。從使用者的觀點來看,Google 把複雜的資訊藏起來了,只有搜尋的時候,Google 才給你最相關的結果。

講到 Google,似乎就一定得提提關鍵字廣告,這不外乎也是一個化繁為簡的案例:Google 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只做文字廣告,真正讓這家公司賺了數不完的鈔票的,也還是這些文字廣告,有一些不懂關鍵字廣告的長輩常常問我:「奇怪,Google 又沒放廣告在網站上,到底是要怎麼賺錢?」我就會跟他們慢慢解釋,其實 Google 只根據你搜尋的關鍵字來判斷哪些廣告是應該可以給你看的。平常的時候這些廣告都是看不見的。與其給你看不完的橫幅廣告來亂槍打鳥,Google 透過關鍵字提供最少量、但是卻是最相關的廣告給你看,Google 直接去除了橫幅廣告中不必要的複雜細節 (五顏六色的動畫、飛來飛去想要抓住你眼睛的彩色文字),只留下單純的純文字敘述,甚至對於大部分使用者來說,Google 一定程度上去除了廣告的存在性,只讓廣告在必要的時候出現。這樣的廣告,夠簡單了吧?而事實證明這樣可以賺錢,而且賺得很多。

wii-logo3.jpg我 們再來看看電視遊樂器 Wii,Wii 一直到了今天還是賣到缺貨,就是因為它把玩遊戲這件事情化繁為簡,使用者不用像以前一樣,為了一款複雜的遊戲,學習複雜的按鍵指令,現在只要拿起搖桿,隨 著直覺擺動,便可和遊戲進行互動。難怪現在連 80 歲的老人都可以享受電視遊樂器的樂趣。在 Wii 出現之前,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台電視遊樂器居然可以適合幾乎所有的年齡層。Wii 在遊戲界取得重大的成果,不是因為開發團隊開發出了多複雜的系統 show 給玩家看,而是在於他們把人們和科技的互動介面,做了最大程度的簡化。

Elder gameplayers using Nintendo Wii console

http://laughingmac.21harvard.net/wp-content/uploads/2007/01/%20ipod.jpg

談到消費性電子產品,看看最近幾年紅的不得了的蘋果公司 (Apple Inc.),他們推出來的 iPod 之所以會成功,絕對不是因為它是世界上功能最多最強大的 MP3 播放器,在 iPod 出現之前,市面上已經有各式各樣功能強大的 MP3 播放器;但是讓 iPod 異軍突起的,我相信是功能的簡潔,以及介面的精簡。一個螢幕加上轉盤以及四個功能鍵,任何人不用多久就可以上手,這也是將使用者互動介面複雜度降到最低的 一個好例子。

iPod shuffle 的設計就更簡單了,使用者連歌都不用自己去選,只要把歌曲灌進去,接下來就是隨機播放,整個機器只有四個按鈕,在 iPod 出現之前,我相信應該大部分做 MP3 player 的廠商,都很難想像居然有人敢做一台只有四個按鈕的 MP3 player。

當然,iPod 的成功除了功能面的化繁為簡之外,也伴隨著本身的質感以及成功的行銷。透過科技、行銷以及設計三個面向的整合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產品。

Apple 對於簡潔設計的極致追求是任何一個外行人都看得出來的,我相信這也是為什麼該公司推出的 MacBook Air 敢一台至少要價六萬元台幣以上,蘋果賣給你的不只是單純的硬體,這個價錢裡面還包含了設計的費用。

電腦科學最關心的事情,或應該說電腦科學的本身,就是一個探討關於抽象化藝術的學門,而抽象化本身,就是化繁為簡,一個電腦科學家的日常工作,就是 將真實世界中,看似複雜的問題,予以抽絲剝繭,去除不必要的繁瑣細節,將問題的本質呈現出來,再一次藉由對於問題的抽象化以及簡化,尋找出一個適合解決問 題的演算法。

但是簡單的背後,卻往往是我們難以想像的複雜,Google 之所以可以給我們這樣一個簡單的介面,讓我們在一瞬間取得自己想要的資訊,是因為一大票的工程師已經事先幫我們組織了全世界的資訊,使用和建構了最先進的 演算法和最強大的後端支援。通往簡單的過程,其實是相當複雜和艱辛的。也告訴了我們簡單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相信之後的科技發展,也都會是這種經由複雜的過程而達到簡單結果的模式。使用者在這樣的一個科技時代,需要學習的東西已經太多、太複雜,無論你是 想要賣什麼產品給你的消費者,你應該記住:無論科技如何發達,人們永遠是習慣於單純的事物,在功能以及品質沒有降低的前提之下,使用者絕對會傾向於選擇簡 單的產品,這裡的簡單很大一部份指的是互動介面的簡化。

要能兼顧功能,卻同時將東西做得對使用者來說越來越簡單,雖然困難,但卻是科技演進必然的結果,你手上那一台名片大小的 iPhone,運算能力可是比幾十年前足球場大小的電腦還要強,當然使用介面和方式也比那個時候簡單多了。回頭看看這些歷史,其實你會發現,人們一直都在 追求簡單的事物,想辦法要把複雜的東西,化繁為簡找出一個簡單的本質和結果。說穿了,iPod 只是要讓人們聽音樂更方便;Google 只是要讓大家找資訊更簡單;而 Wii 只是要讓大家更容易玩遊戲而已。

科技無論怎麼演變,到頭來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人們的需求往往是很簡單的。僅記這點,也許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東西,不需要這麼複雜。你的生活,也簡單多了。

圖片來源:

http://www.cartoonstock.com

http://theelderlies.wordpress.com/2007/02/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鍊裡出來的,不過很多漫畫作品都有引用到

簡單說就是物我合一的境界

愛德是在吃兔子之後想到的

兔子是蛋白質跟水等等化學物質合成的,

人類也是蛋白質和水等等化學物質合成的

人類吃了兔子到最後也不過是補充了蛋白質

而人類死後也不過化成一堆蛋白質

而這些蛋白質和化學物質又會構成人體



少1個蛋白質人類不會死,但沒有蛋白質又構不成人類

同理可證個人是渺小的,即使有個人死了,世界仍然繼續運行

但是沒有人又構不成世界,這是相輔相成的



也就是說一是渺小的,但很多一才能構成全,所以愛德說一是我,我即全

出處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1118861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

http://feeds.feedburner.com/~r/mr6/~3/309210225/


我們都有以下經驗:我們知道,做這件事情,應該要「一氣呵成」,努力做一做,三小時就能完成!至少一天也能完成!完成以後,後面可以休息,可以做其他事,多棒啊?

但,「一氣呵成」通常謹限於在心理想一想,「呵」不出來。即使開始「呵」了,人做一做就會想休息,做一做就會產生疲倦感,做一做就思路全部卡住,肌肉很不爽,坐骨神經在抗議,雙腳也準備違抗大腦指令直接從座位站起來走出去。知識工作者,「一氣呵成」真的不容易。

但我實驗證明,一氣呵成是很簡單的。表面看來它是一口氣做完,但它就像練氣功一樣,表面簡單,內裡運氣複雜。若想讓自己「一氣呵成」,這個「氣功」要分成下列四個段落進行--

1. 呼氣前,先快手「下底」:由於「一氣呵成」是需要長期做事的,所以大家都喜歡說服自己,好,應該要睡飽,應該要吃飽,應該要打完所有電話,再來好好的埋頭幹一場!?從頭幹到尾!?這些「先享受完再幹活」,通常只是自己給自己的爛理由,真正影響能否一氣呵成的,不在「事前準備多充足」,反而是如何抗拒那種「從零開始」的感覺。「從零開始」的感覺,常常讓自己一開始「呵」,心理的動力就先折損一半!我的方法是,在自己準備下手「一氣呵成」前,也在先去上廁所前、喝咖啡、睡覺前,先「打個底」。自己這件事最後會在何時完成,百分之百決定於這個「底」何時打。你說,哪有?睡飽了更能做好!但在睡前就先「做下去」,有個底,睡飽了就馬上開始做了,不會再拖,不會沮喪。

2. 在氣最旺的時候,先趕一大段路:氣最旺的時候,可能是剛開始做,精神最好,士氣最高時;也可能是在做了兩個,準備做第三個,吃到「無敵星星」,這時候,連自己都感覺到身體心靈都處在顛峰狀態。此時,千萬千萬別讓自己起身去喝一杯咖啡休息打屁,應該趁這時候,先趕一大段路,狠狠的超越其他人,趁無敵星星的狀態,先把一大段弄到手再說。

3. 在氣游弱的時候,在尚未完成的部份亂砍亂做:氣強時趕路,很多人知道;但氣弱時該怎樣?休息的話,就無法「一氣呵成」了。我自己的經驗,處理「氣弱」是「一氣呵成」的重要關鍵,東西連續做一小時,一定會有疲倦感,如果是身體累,該休息就應該去休息,別累壞了,但假如只是腦子的倦怠感、彈型疲乏了,我的做法是,先丟下已完成的部份,然後跳到「未完成」的部份,亂寫、亂做;或者,跳到「已完成但還需修飾」的部份,亂修、亂改。在執行這一段的過程中,「抑制全局思考」很重要,不要想著整份文件「還剩幾頁尚未完成」,不要想著你「現在在第幾頁」,隨便讓自己到一頁,然後專心做這一頁。做一做又累了,再跳到另一頁隨便瀏覽,然後再隨意做下去。我覺得,這是抗拒快要消退的氣的最有效的方法。

4. 從頭跑一次,毋需太完美即可宣布「結束」:這 點也是我覺得很有效但許多人忽略的。許多人犯的問題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道何時叫『完成』」,也不相信這個東西竟這樣就完成。由於不認為這麼快就可以完 成,因此他也不會以「我要收尾了」的心態來完成這「一氣呵成」,反而丟下快完成的東西,先跑去休息慶祝再說!其實,想要「完成」一件東西,只要先抱著「我現在要下最後一工囉!」的心態,從頭,到尾,修一遍。修一遍就夠了,修到最後一頁的那一剎那,整件事就自動「完成」了。

從第一點到第四點,其實就是某種「起、承、轉、合」,但是,這是專為「一氣呵成」而設計的「起承轉合」

以下是實做的範例:

現在受命要寫一份長達20頁的企畫書,有範本,但每一頁都有好幾個大問答題,明天就要交!所以今天白天最好「一氣呵成」,否則晚上就不必睡覺了。哇!看到這份文件就嚇嚇!這麼大一份!怎麼憑空變出來?

看看自己的時間,嗯,等一下要先開會,只剩十五分鐘,大概沒時間「一氣呵成」,不過,讓我趁等開會的15分鐘,先來打個底。

打底不必多偉大,只要先把這份文件COPY一份,在文件上面改,先改了第一頁的標題、寫作人、日期…翻到第二頁則是文件概要,我又將裡面的文字改了一下成為自己的。看到兩頁完成了,開會時間也到了。

進去開會,開了一陣子後出來。嘩,好累,去喝個茶,上個洗手間,坐回座位。心中百般不願意開始幹活,但想要一氣呵成的我,看到剛剛打的底,心中就有了一個穩實的底。

「好,開始幹吧!」

於是,我開始做了第三頁、第四頁,回答了不少問題。這時候,我正式進入了「無敵星星」狀態,很爽很爽,心情好到最高點,這時候,心裡想到:

「記得,若想『一氣呵成』,這段時間一定要好好把握!」於是,正在無敵星星狀態的我,眼神更專注的看著螢幕,手上的鍵盤,也敲得更快了…。

只看到,第五頁、第六頁、七、八、九……一頁一頁的完成,時間也不知不覺過了一小時,我的速度開始慢下來,累了…真的累了。電腦螢幕上浮了幾個未回的MSN訊息,啊,好想看看是誰丟我訊息啊!看著已經完成的九頁,我有點滿足了,準備伸手去點MSN……。

「不,」腦子閃過一個聲音,「現在一停,等一下又得重新啟動。要『一氣呵成』,不是嗎!」

但是,我好累啊。我於是隨手翻看看,第十頁到第二十頁的那些尚未回答的空白問題。我隨便翻到第十二頁,咦,這問題我知道答案!於是馬上拿起手來,把答案敲進去。

寫完一題,還是很累,我也不繼續寫第12頁,丟下其他題目,直接隨機跳到第15頁,咦,這題我也會!我也把他敲進去。

就這樣跳來跳去,慢慢的,二十頁裡面不知不覺就已經完成了十八頁!我也很快發現這件事,就跳到遺漏的那兩頁,也把它寫一寫、補一補、填一填。寫到這裡,原本每個問題都可以寫三行字,現在可能只剩一行字,真的……累了!

這時候我知道,我已經每一頁都寫了一些東西了,離完成也只差一點點了。最後一步,我抱著我要做「完成工」心態,從第一頁開始,從頭到尾再修一遍。

由於這是「完成工」心態,我雖累,但眼睛像老鷹般的銳利,手也非常積極,心情也high到最高點,因為我知道,我只要再專注一下下,整套文件就大功告成了!

我真的是「一氣呵成」了!

以上的「一氣呵成」的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工作上,包括寫文件、做簡報、寫部落格、寫程式…有些東西,我們認為順序不能顛倒,所以不能用上述這種方法?但,真的不能顛倒嗎?我相信,每件事都有簡單的做法和困難的做法,而最後一件事變得「簡單」或「困難」,只取決於自己如何管控自己的大腦而已。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
http://feeds.feedburner.com/~r/mr6/~3/307650686/


「他喔,就是坐不住!」某位母親說,「一坐上書桌沒多久,又想跑出去玩!」

所以,書就讀不好。

這是我們以往常聽到的想法,但後來我們發現,讀書要讀得好,好像也要靠一點點智商(IQ),智商高的孩子或許就是容易考得好,成就感就會高,讓他更能坐在書桌前念書;智商低的孩子,怎麼念都考得差,成就感很低,要他乖乖坐在桌前就變得愈來愈不可能的事。

然而,Newsweek上周的報導「Is EF the New IQ?」,卻再次顛覆這種「IQ至上論」

Newsweek提到了心理學所謂的「EF」(Executive Function),也就是「抗拒分心的能力」。科學家發現,在學校的表現,「EF」顯然比「IQ」重要,「IQ高」的孩童,若「EF低」,容易分心,容易動來動去,學習能力不會多好,反之,一個不怎麼聰明但EF超高的孩童,可以贏得勝利。也就是說,傳統的父母認為孩子「他很聰明但因為坐不住所以考不好」,是正確的觀察。本來就是嘛,學校是個「不好玩的地方」,誰希望一定要坐在一個地方做事?所以,能抗拒外界的誘惑而乖乖的坐在座位上的孩童,肯定就能讀得比較好!

有趣的是,心理學家說,EF高的好處,不只是讓孩子「專注讀書」而已。

他們說,高EF的孩童,不但坐得住並容易專注,「記憶力」竟然也比其他孩童較高,我猜,可能是「save」到腦子裡時專注的刷了幾回比較容易記住東西吧!然後,「靈活度」竟也較高。怪吧?端端坐好的「乖小孩」,竟因為能乖乖坐好而展現出更厲害的「舉一反三」的能力!由於這些能力都這麼強,於是高EF的孩童不只在死板板的文科表現較佳,就連「算數」與「文法」,都表現得較好!

唔,回想自己求學的過程,似乎也發現這樣的狀況。以前有些同學,念書一定要去圖書館念,約了一大群朋友到圖書館,結果一邊念一邊玩樸克牌,泡了八小 時只念20分鐘。我想,厲害的人不會想去圖書館,「在家念」就好!我也發現,有些成績更好的同學,似乎更不怕吵,曾看到這些人坐在很吵的中庭,打開書本, 一人靜靜的一坐就是三小時,我想,這些都是「EF高」的表現。

最迷人的重點來了。

文章說,IQ是天生的,但EF,卻可以靠後天訓練!文章提到,心理學家對美國東北岸的低收入家庭的3~5歲的幼稚園學童做了長達兩年的教學實驗,他們將一個學校分為兩組,第一組用目前傳統教學法,第二組則使用新的「訓練EF」的教學法,兩年後,心理學家對這些學童作測驗,結果發現,第二組在每個題目,都考的比第一組要高。據說,這個效果之好,在心理學家走後,學校的校長還希望將這套教學系統,繼續用在每一個班級裡!(我看了,簡直口水要流下來,希望我家瀛瀛在上學以後可以參加這種訓練。這位心理學家是我母校UBC的教授,或許應該聯絡一下)

好,另一個重點來了。猜猜心理學家是怎麼訓練這群孩童的「EF」的?

文章舉出幾例。比如,他們要求導師,不再要求「全班安靜」,反而教孩子們要盡量說話,不是對同學說話,而是對自己說話,也就是「大聲的想出來」(thinking out loud),心理學家說,這是訓練孩童「無論周邊環境多吵,自己永遠能聽到自己說話(與分析與思考)」的能力。你能想像一下這個「大家都在說話」的課堂狀況,吵翻天,老師得撐得住才行。

然後,導師也定期訓練孩童們玩「看圖做動作」的遊戲。譬如拿起一張「圓形」,孩子就拍手,拿起一張「三角形」,孩子就輕跳起來,心理學家說,這樣可訓練孩子「快速轉換專注物」的能力。 這樣一來,當孩子被要求「不要再想暑假的事,先把最後一個期末考考好再說!」,他便能快速的轉換回來。同理,課程也包括了「角色扮演」,要求孩童們,好, 現在你扮媽媽,我扮寶寶,他伴爸爸……,一起演一齣戲,十分鐘後,角色完全對調,該你演爸爸,他演寶寶,我演媽媽。這樣的訓練同樣是在幫助孩童「快速轉換 專注物」,強化對於自己的控制力。

有趣的是,「IQ」已經來不及,但成人也可以訓練「EF」嗎?

你說,成人幹嘛訓練「EF」?

假如心理學家的理論正確,在教育制度下出來卻「學歷好」的,表示是一群充滿「EF」的人,所以你找來的這些學歷很強的人,都是最有自制力的,但他們也很「貴」,可能或許還有自傲、難融入群體、流動快的問題。哪個老闆不想聘來「潛力股」,加以訓練成公司的棟樑,尤其是有些的確看起來很強,考試也考得高,但學歷卻不佳的,更是「潛力股」的最佳人選。但,如何讓「潛力股」在學校是一顆石頭,來你這裡卻被磨成一塊玉?現在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關鍵在於,他雖然聰明雖然能力強,但他可能是一個「EF」不夠的人。因此,若想好好「發揮」這些人,給他們像幼稚園那樣的訓練為時已晚,應該的是幫助他們「遮掩EF的問題」──

辦公室的設計,讓他們專心;會議盡量安排在周末之前,必須要先開會再度周末;在事情的安排上加些花樣,讓他們不要長期綁在同一個工作上等等……。

對自己也一樣。若自己知道自己可能是「敗在EF」,那就給自己較為容易專心的環境。既然知道自己不擅長「控制」,就不要讓自己「迷亂」。可能是我較樂觀,事情永遠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這些心理學的發現,幫我們一點一滴的把自己發揮到最極限。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男小男,每早10分鐘歷史相會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期的BusinessWeek有篇專題長文「Why Failures Can Be Such Success Stories」,提到了成功人士的特質。它的重點其實只是想帶出後面八個偉人的故事,我對那八個美國偉人沒啥興趣,倒是它的引言讓我非常激動!


它,解開了我心中的千古難題。


這篇文章引用了知名心理學家史丹佛教授Albert Bandura的理論,這位教授在1970年代便提出這個理論。他說,成功人士的重要特質之一是「self-efficacy」,這個字在台灣似翻成「自我效能」,但我認為也可翻成「自我靈驗」或「自我信效」較為對味。


為什麼要起用這麼一個新字?顯然,心理學家希望將這個他所發現的新成功特質,與一般認為的「自信心」(self- confidence)與「自尊心」(self-esteem)加以區別。自信心,就是一個大致上的「自我相信」,相信自己很美,相信自己很行,相信自己 無論如何都比別人棒!而「自尊心」,就是愛自己,認為自己很高貴,比別人都高貴,比世界上所有人都高貴!


但心理學家發現,真正成功的人,並不需要特別的「自信」或「自尊」


這些成功的人,在他們還是不起眼的小子的時候,它們只是深深相信,他們能「做到這件事」!他們不是相信「自己這個人很棒」,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件事」。他們相信,自己不怎麼樣沒關係,自己不如人也無所謂,重要的是,他會相信,「自己」可以讓一切「靈驗」,自己可將眼前這件事情做好!


我認為自己長得真的不好看,也覺得自己不是一個領導人,更覺得自己不是樣樣都行。別人說,奇怪,你很不錯啊,你是將才啊,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不必這麼客客氣氣!再狠一點的就說,「你這樣連基本自信都沒有,要怎麼成功?」


所以,我的的確確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但沒有自信的人,難道就不能成功嗎?


可以!而且很多成功人士都不是有自信的人,但他們卻有「自我靈驗」!心理學家說,沒自信人仍潛在著極強的成功特質,因為他就是認為:

「我雖笨,但我可以做成這件事!」

「我雖醜,但我偏偏就是可以做到那件事!」

「我雖窮,但我無論如何都可以做到這件事!」


這些擁有高度的「Self-efficacy」的人,總是認為「成事不在天,而在我本人」。我擁有每一分的控制權,決定這件事是否會做成功,我自己相信這件事靠「自我」就可以「靈驗」


因為有這種把握,所以,雖然一走出去,匡啷,掉了下去!跌個四腳朝天。因為他相信,所以他爬起來繼續走!


有趣的是,反而是太有「自信」的人,不見得可以「持之以恆」。他或許就是太有自 信,所以當他做了一陣子,發現這件事怎麼好像一直碰壁,他就會拍拍屁股站了起來,認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這麼一尊尊貴的人為何要在這裡窮攪 和」、「這件事不適合我做,我換件事情做吧」。於是這個人就無法「繼續走」,無法持之以恆,而「持之以恆」當然也是成功人士的另一個關鍵特質。


這段其實才是那篇BusinessWeek報導的重點,報導說,持之以恆可以讓一個人學習到「如何成功」,他們分析八個偉人,發現每個成功的人在他成功之前,都曾經有過至少一個「大失敗」,這點,也呼應昨天與相當成功的網路創業家的對話,提到他曾經「走過最深的谷底」,趴在地上了,現在又站了起來。重點是,為何經過大大小小的失敗還能站得起來,再去撞牆一次,就是因為「自我靈驗」。


相信自己的雙手,讓任何信念靈驗!


此外,這篇文章也順便說明「自我靈驗」的下面還可分支出兩個子理論:

一個是「管理靈驗」(managerial efficacy)。這點,心理學家特地做了一個實驗,將商學院學生分成兩組,要他們開始做以電腦模擬經營一家公司的狀況。在A組,研究人員騙他們,這個 電腦模擬主要是在測試「你目前天生的管理能力」。在B組,研究人員騙他們,這個電腦模擬主要是在測試「你在過程中學習並完成最後目標的能力」。這樣測試下 來,研究人員發現,兩組學生明明實力相當,A組在模擬過程中竟然做得不怎麼樣,很多決定都做錯了;而B組卻呈現非常有系統的、非常有效率的思考。A組與B 組的學生們的自信、自尊都差不多,但是在實驗中被告知的「efficacy」不同,A組沒有掌控,B組有所掌控。最後結論是說,「自我靈驗」這種東西除了 讓人持之以恆,也真的讓人可以在工作上的品質本身就比它人高,而和「自信」不同的是,「自我靈驗」這個東東,似乎不是天生或經兒時培養而決定,就算是成 人,也隨時會被影響。就算是成人,也還可以加強「自我靈驗」的心理能力。


另一個是「組織靈驗」(organizational efficacy),這是一個組織中,大家一起「自我靈驗」的程度。既然剛剛說,這個「自我靈驗」可以靠後天來改變,甚至到了辦公室再來改變,那我們就有機會訓練一個組織,讓裡面每個人都充滿了「自我靈驗」的特質。心理學家理出三個可能讓大家相信這間公司或自己能辦到的特質:一、公司本身從前就一直成功。二、若沒有成功,至少有一個很棒的競爭對手在前面供追趕。三、若沒有一個很棒的競爭對手,至少要有一個一直很樂觀且給正面回應的領導人。


嗯,沒錯。不過,大家上班族,care的還是自己,個人的「自我靈驗」還是最重要的。雖然文章徹頭徹尾都沒提到,一個人到底要如何在後天再培養出這個「自我靈驗」的特質,但對我來說,這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就只是一個「相信」罷了。


相信自己,不容易。這是天生的特質,沒自信就是沒自信。但,相信自己的一雙手,一雙這麼真實的雙手,有這麼難嗎?相信自己一雙手,人定勝天,只是一個心態的轉換而已。相信自己對這件事有100%的掌控。成事不在天,不在他人,全在自己,這只是一個心態的轉換而已--只要是人間的事情,有什麼不可能?


美醜無法改變,學歷無法改變,人生已經過的這些年也都無法改變,我就是我,我們就是我們,不可能有什麼改變,但SO WHAT?我們在電腦旁邊貼上標語、我們每天早上大聲念三次、我們對自己搥胸頓足──


自我靈驗!自我靈驗!自我靈驗!

天靈靈,地靈靈,只要相信,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件事,相信就算是笨蛋,也有出頭的一天!


 

出處

http://feeds.feedburner.com/~r/mr6/~3/304131280/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中生問人生
「選個對的老婆,還要找到熱情」


一個高中生對著台上兩個加起來超過一百六十歲的老人家問道:「你建議我的『餘生』可以做什麼?」巴菲特回答:「找個對的老婆,這可是很巨大、很巨大的人生抉擇呢!」巴菲特另外誠懇的建議他,要學習尋找熱情

出處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3050&p=1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人最重要的工作:確定方向


這陣子不知道為啥常常和不同的人討論到教育的問題,一個朋友的小孩正在念大學,對於唸書這件事興致並不高,我朋友很煩惱,對我說這小子功課不怎麼樣,以後畢業大概一個月只能賺兩萬五,養自己都養不活,何況娶妻生子養家庭,……。

我當下就回給他一根手指,說道:『屁啦,你是古人嗎?到今天還有萬般皆下品,唯有學歷高的觀念?Bill Gates、Michael Dell、Larry EllisonMark Zuckerberg這些科技怪咖大學都沒畢業,身價卻都非常傲人,更別說其他產業的成功人士,唸書和賺錢關係不大。』

他 兒子剛好走過來聽到我講話,忍不住好奇問到『既然唸書不重要,那什麼才是重要的呢?』我說:『你觀察那些超級有錢人和一般人有啥不同?』他想了想:『那些 人大學都不好好唸書,顧著創業,而一般人通常都會畢業。』我說:『這是表面上的現象,再深入一點分析的話,應該說這些人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而不是聽 父母、老師在旁邊亂出餿主意(他老爸白了我一眼)。一般來說老人家為了保護小孩子,都會建議小孩走比較穩當的路,我還沒聽過哪個父母會鼓勵小孩大學輟學去 創業的,但是小朋友如果事事都聽父母的意見,下場就是當一個平凡人,一輩子薪水就徘徊在2.5萬到6萬之間。』(說完他老爸臉色不是很好,因為我記得他大 概薪水就是領六七萬左右)

『回到我們剛剛在講的主題,如果你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想要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你現在要做的不 是把你本科系的書唸好,當然更不是去聯誼、打線上遊戲,你應該去想想你以後想朝哪方面走,多去圖書館或書店看成功者傳記學習,為什麼人家可以成功?他做了 什麼你想都沒想過的事情?他的經驗有沒有哪裡可以偷師?然後去思考怎麼把成功經驗修正為適合你自己的方式。花兩個月去好好想想,然後確定方向以後就咬牙堅 持下去,做到成功為止。』說完我看那個小朋友若有所思的樣子,轉頭看看他老爸也在思考的臉,你們慢慢想吧,我得去顧我兒子了。

現 在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根本不知道以後要幹麼,要碼就是因為大學分數剛好上某科系,就以這個科系當成終生事業,事實上他可能根本對這條路興致缺缺,或者 是本身才能不適合走這條路;不然就是照爸媽的建議去做,例如家長都很喜歡建議小朋友去考個教師執照,最好全部女生都去當老師,也許就扼殺了下一個張茵惠特曼。這是一件非常荒謬、一點道理也沒有的事情。(卻普遍出現在華人社會)

車好馬壯不如方向對,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先確定方向,目標在哪兒?方向在哪兒都搞不清楚的話,又怎麼可能達成目標呢?

rockmenx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